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300MB15308713/2020-00008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0-02-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0-02-28 15:41 来源: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9年是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从无到有、同心聚力、砥砺前行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奋战1161、奋进2019”主题,聚焦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主线,立足新机构、履行新职能、发挥新优势,努力从技术支撑者角色向谋划者、组织者、推动者转变,精准谋划、精细操作、精确落实,带动全局上下形成团结干事拼搏奋进的生动局面,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2019年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省对市考核全省第一,数字政府建设指数得分全国地级市第一,市政府网站建设水平省内第一。

一、2019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聚力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三次专题部署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分管领导定期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市大数据局具体履行市数转办职责,按照“四个一”(一张蓝图、一张网、一个界面、一个中心)原则,制定温州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配套编制跨部门数字化应用、数据治理体系、物联网设施等三个规划,全市“一盘棋”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按需成立工作专班攻坚,并会同市委改革办、市政府督查室合力督办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比如,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市县两级办事事项100%网上可办、99%以上掌上可办,全年网上(掌上)办件量超过571万次,网上办件占总办件57.9%。全市布设“瓯e办”自助终端1395台,717项常用事项就近自助可办,中心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自助办事圈”,月办件量超过6万件。“互联网+监管”方面。全面推广统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执法人员账号开通率、激活率达100%,使用掌上执法实施检查占比达99%。“互联网+协同办公”方面,市领导带头使用PAD掌上办公,全面推行办文、办会无纸化,数字化办公成效全省领先。11月28日,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首届(2019)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指标报告》,温州市排名地市级第一。2019年上半年度和年终全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评估温州得分均全省第一。

(二)聚力数字化场景设计,特色创新应用亮点凸显。一是推进省级“8+13”重大项目落地贯通。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跨部门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倒排时间、挂图作战,省级“8+13”重大项目实现全市贯通,其中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等应用成效全省领先。二是做精做优本地创新应用。按照姚市长提出的“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决策”“着眼应用、打造特色、上下联动”原则,牵头谋划和推动实施9个市级政府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目前已全面上线使用,成效逐步显现。比如,迭代升级“惠企政策直通车”系统,实现全市所有涉企政策2599个奖补项目“一网通办”,相关做法全省推广。推动实施医学影像“云服务”,全市284家公立医院全部接入,影像信息共享共用,日均调阅量达1.4万次。推出“个人数据宝”应用,已向群众本人开放证照、信用、不动产、社保等30多类常用信息,推出“政务服务一证办”“健康档案随身带”“金融服务快易办”等一批便民应用。此外还举办了首届大数据创新应用比赛,鼓励社会力量创新数据应用,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三)聚力基础性平台建设,数据支撑保障更加有力。一是推进政务云平台建设。坚持“以上云为原则,不上云为例外”,目前市本级241个信息系统已上云。持续推进政府网站规范化建设,工信部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报告》,温州市政府网站建设水平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全国第七、省内第一。二是推进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按照“按需归集、应归尽归”,持续做大做强公共大数据平台,按需归集6.5亿条数据,向市县220个单位开放475个共享数据项,日均查询量达10万次,为实现政务服务“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进省级公共数据开放试点,分批将文化教育、交通运输、信用信息等11个领域30多家单位的380项数据向社会开放。三是推进协同办公平台建设。牵头建设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和群众“一件事”办理等系统,完善全市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基层治理、视联网、电子签章、政务督查、消防管控等一批全市性公共平台,为推进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推进基层治理平台建设。落实“基层减负年”工作部署,牵头推进市、县两级1149个APP(微信公众号)全面清理整合,清理整合率77.1%,助力基层减负。

(四)聚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网络安全事件“零发生”。一是抓好政务外网建设与管理。全面推进卫健、人社、住建、水利等9个部门的业务专网整合,工作进度位居全省前列。稳步推进电子政务网络IPv6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全市所有党政部门门户网站的IPv6升级工作,进度位居全省首位。二是抓好视联网建设与应用。大力推广视联网会议应用,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全市村规调整大会、“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例会等70余场会议通过视联网召开,减少县市区参会人员来回奔波,视联网应用成效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做好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多频次开展云上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排查,在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均安排了7×24小时值班,2019年政务网络重大安全事件零发生。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以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强化统筹指导,不断优化提升“掌上办公”“掌上办事”水平,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实施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多业务协同数字化创新应用,努力为全省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优秀地方实践案例。

(一)强化集成优化,“掌上好办”和“掌上快办”更深一步。一是掌上办事方面,按照全省政务服务2.0建设要求,全面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推动从网上、掌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并探索从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向减窗口、减人员迈进,以“互联网+”深化整体政府建设。二是掌上办公方面,全面应用“浙政钉”2.0,推动各部门80%以上主要业务“上钉”,让钉钉成为机关工作人员离不开的办公工具。完善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网上办事平台,90%以上部门间事项实现网上协同办理,基本建成“掌上办公之市”。三是掌上执法方面,会同市场监管部门,依托统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建立执法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全流程闭环,探索非接触式智能化监管,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管。四是掌上治理方面,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巩固政务APP清理整合成果,实现基层事务在线运行、协同处置、闭环管理。

(二)强化数据治理,数据开放和应用创新更快一步。一是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按照全省公共数据平台2.0规划,改造升级市级数据共享平台,争取“数据高铁”“数据回家”等项目尽快落地,不断夯实数据基石。二是拓展数据惠民应用。加快“个人数据宝”“企业数据宝”等数据创新应用迭代升级,开发更多的便民利企应用场景,让企业和群众共享更多数字化红利。三是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建立常态化公共数据开放工作机制,以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领域为重点,大力推动“含金量”高的数据有序开放。

(三)强化部门协同,项目谋划和应用成效更有亮点。一是推进多业务协同应用。围绕政府数字化转型六大领域,结合温州“城市大脑”建设,从解决当前政府治理中的难点问题入手,统筹实施一批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数字化示范应用。二是推进大数据分析应用。依托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围绕城市运行、人口流动、学区建设、精准扶贫、防汛指挥、风险预警等领域,推出一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示范应用,逐步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政府治理新机制。三是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学习借鉴杭州、湖州、上海嘉定等地城市大脑建设经验,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引领,建设“城市大脑”,打造深度链接和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协同联动发展的城市数字化治理综合基础设施。

(四)强化支撑保障,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一是修订政府投资数字化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部门数字化建设从各自为政、分散独立向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共建共享转变,项目资金管理从注重事前审查向全过程监管和突出绩效评估转变。二是修订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大数据管理机构在统筹数据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能,完善在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和开放应用方面的制度规范。三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探索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确保我市竞争优势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