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人流聚集大数据出炉 | ||||
|
||||
记者近日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住房与建设局了解到,经开区早在去年就开展人流聚集大数据分析工作,委托温州设计集团勘测院时空大数据实验室和中国移动温州分公司,对2019年经开区(沙城、天河、海城街道以及滨海、金海园区)约62平方公里人流聚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流聚集大数据分析报告》。 省外户籍人口贵州人居首 据统计,2019年5月经开区居住和工作总人口规模约30万。男女比例接近2:1,男性占比显著大于女性。年龄结构方面, 20~49岁之间约23万人,占比约78%。全区老龄化率约为5%,老龄化最高的街道为海城街道,约为6.6%。 居住人口中,省外户籍人口17万,其中,贵州人最多,四川、湖北紧随其后,三个省合计占比约44.6%。值得一提的是,贵州人主要居住在海城街道,四川人主要居住在沙城街道,湖北人主要居住在滨海园区。他们来到经开区,主要从事的行业有设备制造行业、汽车制造及配件行业、电气及电子信息行业、化工行业、鞋服行业等,其中从事设备制造行业的人数最多。 至于省内户籍人口,经开区有12万。除温州市外,其他市人口来源最多的为丽水市,其次是台州市和衢州市,共占其他市人口来源的70.5%。 滨海园区与沙城街道通勤最密切 分析报告显示,经开区五个街道(园区)间,滨海园区与沙城街道之间的通勤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滨海园区与天河街道。 到了晚上,商业区人流量聚集在海城人民路和滨海六路,其中滨海六路商业区会在每晚的7~8时达到人流最高峰,年龄主要为20~29岁。 每个周末晚上9时以后,会有1000多人从滨海六路商业街区离开,该部分人群有出行交通需求,但该时段途经该站点的公交车均已停运,今后需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住房与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人流聚集大数据分析,可解析经开区人口结构、挖掘人流聚集特征、反演通勤流动等,结合交通路况分析、商圈辐射分析和生活圈评价,助力开发区科学规划和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化管理向智慧化管理升级。(记者 夏忠信 通讯员 郑丽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