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多跨场景应用提速政务服务 | |||||
|
|||||
今年来,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泰顺通过业务协同、数据集成等部门打破地域阻隔和信息壁垒,以多跨场景应用实现了政务服务的再提速。 全域通办 构建审批飞地生态圈 “原本我得去福建才能把手续办好,现在我只需要把材料拿到窗口就行,窗口推出的浙闽通办服务直接省去了我一来一回的麻烦,真是太方便了!”9月22日,泰顺县市民雷女士在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为即将就学的子女办理完迁移落户手续后欣喜道。 雷女士早年与交界处福建省寿宁县黄先生喜结连理,婚后孩子户口都随丈夫落户于寿宁县,但一家常年居住在泰顺,打算让即将入学的孩子也在泰顺就学。 泰顺县政务服务中心党组成员潘青青告诉记者,按照原先跨省户口迁移规定,雷女士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落户材料,向迁入地公安窗口(泰顺县)提交落户申请,工作人员审核后开具准迁证,雷女士再凭借准迁证到迁出地(寿宁县)公安窗口办理迁出手续,最终凭借迁移证回到泰顺办理落户手续。 “泰顺与福鼎、福安、寿宁、柘荣四地接壤相邻,两地居民在公安、交警、社保、医保、婚育、不动产登记等民生服务领域方面有许多互通点。群众办理公安业务需要来回两地多次跑,成本高、耗时长,积极探索实践政务服务类跨省通办势在必行。”潘青青介绍,今年,泰顺与四地公安加强沟通交流,推出了“浙闽通办”一站式户口迁移,先后就12项事项达成合作意向,申请人只需要准备相应材料,即可到迁入地派出所进行一站式办理。 原来的材料“线下跑”转变为“线上跑”、数据“内部核验”代替“纸质流转”、群众跨省“两地跑、跑四次”简化为“一地跑、跑一次”,大大提升了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自5月份上线以来,浙闽通办共为两地群众办理132件跨省通办业务,节省群众往返跑400余次,减少群众来回驱车驾驶2万多公里。 不仅泰顺群众不需要异地办理,泰顺还把服务送到了在外泰顺人的“家门口”。立足三分之一人口在外创业经商发展的情况,泰顺创新推出“办事不回乡”改革,与杭州、上海办事不回乡服务点进行业务对接,就医保、社保、公安、车管等高频事项办理进行培训,建立飞地生态圈,打造政务全域通办。截至目前,已为在杭州、上海及周边的8万余名泰顺籍老乡提供医疗、社保、公安、交管等政务服务1200余次,累计缩减办事时间1800多天,节省车程费、误工费等办事成本约180万元。 少跑快办 开辟智慧服务新场景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泰顺,曾因村落分散、交通相对闭塞,群众出行、办事较为不便。如今,通过构建覆盖全县的“办事不出村”行政村网点代办服务体系,创新数字“背包”打造“跑零次”智慧服务“,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真正下沉到了山区行政村,数字赋能下,一个个新的服务小故事在泰顺不断上演。 政府购买服务,县内300多个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变成了村民审批服务的“代办窗口”,村民“办事不出村”;将党建联盟与“政务背包”融合,构建“1+12+35+19+N”多部门政务背包联盟;将“温警在线”“浙里办”“瓯e办”等多网平台与“背包警务”深度结合,把办证大厅转移到数字警务背包,服务进村入户;电力“背包客”上门走访,一个背包就是一个流动的“电力营业厅”,实现26项用电业务“零跑趟”。 据悉,为了打通“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泰顺不断深化数字赋能,优化服务举措,把服务“沉”入山区,把数字科技“带”入服务,将改革红利惠及基层办事群众和企业。泰顺县政务服务中心确定“免跑”事项71项及“免跑”村落21个,通过“身份刷脸核验、业务线上申请、数据在线核验、邮政线下速递”等全流程电子化政务服务提供在线办理身份证、户口本、分户、车辆免检等高频业务事项。截至目前共办结民生小事200余项,节省群众往返跑400余次。 在泰顺县政务服务大厅里内,泰顺还设置了智能导服、收件、审批、统一出件等服务专区;健全完善智慧化便民服务硬件设施,设立阅读、休闲、母婴服务、4点半学堂等更精细、更贴心的区域;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区和后台集中审批协同中心的“三区一中心”功能布局,通过数字不断赋能新场景,构建政务综合体。 “今年,我们还会对中心的政务服务2.0系统环境进行改造升级。”潘青青介绍,政务服务2.0将结合泰顺实际,在网络保畅通、人流防拥堵、服务提效率、安全堵漏洞、政务一张网等方面进行数改工作,实现对各个楼层的人流量统计、拥堵判断、预警,结合叫号系统集成服务小助手应用平台,为等待区叫号引流、人工、电子导图引流提供数据依据等,不断提高群众的办事效率和办事满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