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以系统化改革、集成式创新促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时间:2023-04-12 11:18 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这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所在。

优化营商环境,是“拼经济”的关键一招。今年,省委在“新春第一会”提出,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各地各部门也密集出台营商环境提升举措,激发经营主体的发展动力。

作为全省经济强区、开放前哨,宁波北仑一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优等生”,深谙此道也深深受益。近年来,北仑牢牢把握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和开发区整合提升的历史机遇,以高质效改革为抓手,一体化推进制度创新、简政放权和服务优化,持续提高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北仑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打响了“在北仑 营未来”的营商环境品牌。

去年,北仑政企同心、共克时艰,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省第三,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限上商品销售额、外贸进出口总额6项指标居全省首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6亿元,LNG三期、海天高端数控机床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全年159.2亿元税费优惠直达企业,兑现惠企资金超60亿元……站上新起点,北仑聚焦建设“双一流双示范”的新目标,以改革的强力度和纵深度,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风举帆张再出发。

营改局,是什么“局”?

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改革的问题,必须突破利益掣肘,创新体制机制,从而推动现代化治理。

营商环境又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缺乏统筹、协调和督促,实际推进中就会“不好办”。

为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去年,北仑借着开发区整合提升的东风,设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负责统筹全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投资项目服务和企业服务等工作。这是宁波市首个专门面向营商环境设立的部门。

紧盯痛点短板,完善“顶层设计”。开发区营改局围绕北仑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能门户区和开发区、打造全省高能级战略平台的要求,对标省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向,制定《北仑区(开发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从政务服务、项目服务、开放服务、要素服务和综合监管服务5个方面,明确未来3年北仑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重点和方向。

同时,围绕行动方案框架内容,编制出台2022年度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实施95项重点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谁牵头、谁负责一目了然。

聚焦统筹协作,优化项目服务。针对项目建设涉及审批多、规则要求多、协调难度大的“老大难”问题,开发区营改局在全市首创“一册一图一组”模式,牵头协调各环节各部门工作集成,推动项目建设向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转型。

孜孜以求,必有回响。开发区营改局负责人介绍:“去年,我们全面梳理项目报批各环节的申报资料和注意事项,编制了《产业投资项目建设指南》手册,帮助项目单位实现投资步骤‘一本清’、材料准备‘一本明’;为全区44个重大项目逐一制定‘鱼骨图’,明确时间节点、责任部门,精细化跟踪推进;成立攻坚小组,督促审批部门与项目单位常态化互动会商,协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和个性需求。”今年,北仑还将全力保障50个新建重大项目100%开工,并推动续建重大项目投资持续放量。

创新制度供给,打通堵点难点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关键是能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制度供给。供给水平高人一筹,发展才能快人一步。

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15个工作日”,是我省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举措之一。对此,北仑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改革试点工作:一方面梳理建立低风险小型项目储备库,强化“靠前”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数字赋能,打通各部门数据信息壁垒,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在此基础上,北仑不断创新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去年12月,宁波旭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套轻量化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落地,区发展和改革局第一时间完成模拟审批转换程序,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的目标。截至目前,北仑实施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15个工作日”的项目备案数和竣工数均居省市前列。

近年来,北仑积极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针对小微园区企业环保自觉性不高、投入不足等“老大难”问题,北仑首创“环保绿岛”系统集成改革,从环保审批、治污、监管、产业4个环节入手,把小微园区打造成“绿岛”,允许园区企业组团环评审批,共建产污工段,共享治污设施,受到企业欢迎;在全面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中,北仑推出跨部门、场景式的“综合查一次”机制,提升执法监管的公平性、高效性和规范性,减少重复检查和执法造成的扰企扰民;北仑打造了“智序港城”数字化场景,围绕集运“人、车、箱、场”全要素管理,以数字化手段破解“两场”管理服务难题……

在打造循环畅通的开放环境方面,北仑依托自贸区体制机制优势,着力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深化通关便利化集成改革,推动油气产业链供应链创新等改革突破,探索一系列“北仑经验”“北仑模式”。

去年11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提升发展大会上,宁波蓝吉QDLP专项基金项目签约,成为全省首个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为中国资本“走出去”开辟新路径。截至目前,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13项试点政策已全部落地北仑,跨境资金结算效率提升50%以上,相关业务规模领跑全国。

日前,全国首票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监管模式货物,在宁波梅山综合保税区顺利验放出运。这是北仑瞄准跨境电商出口“一箱多票”的运输需求,推出又一项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在新模式下,企业可将散件货物运进出口前置仓,先通关再拼箱装运,大幅缩短通关时间。

下一步,北仑还将深化“一仓多能”“同罐共储”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供应链保障能力。

优化服务体系,构建“营商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参与者。只有全社会同心同向,打造最优服务体系,才能变“盆景”为“风景”,构建起一流的“营商生态”。

借势数字化改革,北仑不断创新亲商助企工作模式,推动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上线,搭建起“线上平台+线下专班”的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服务闭环,挂号销号,100%有效答复,解决了原先企业服务覆盖面不全、问题流转不畅等难点。

北仑区纪委监委出台了《党员干部政商交往亲清20条》,组建了由工业社区社工、企业干部等组成的廉情观察员队伍,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烦恼和需求,查找纠正党员干部在服务企业中的推诿扯皮问题,有力推动党员干部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踏踏实实当好“店小二”。

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保障。北仑全力打造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法治保障中心,将以法治宣传、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投诉监督等重点,实现对宁波片区企业各类法律服务需求的有效覆盖,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为建设更好的能源服务生态圈,国网北仑供电公司以灵峰现代产业园为试点,打造了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科学采集企业耗能、碳排等数据,“把脉”用能问题,有效提升企业能源运行效率。目前,这项智慧能源运行管理体系已在北仑全面推开。

北仑还探索了营商环境体验员制度,将营商环境的“评判权”,交给经营主体和群众。去年9月,首批31名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体验员上岗,通过暗访体验、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等方式,为北仑营商环境做“全面体检”。

高定位、大魄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北仑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