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300MB15308713/2024-0002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数据局
成文日期 2024-02-2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4-02-23 11:31 来源:市数据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3年,市大数据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聚力实施“五大工程”,全力做强数据和技术两大优势,赋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中国(温州)数安港争取落地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一批试点和政策红利,招引企业150家、高价值数源5个,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上线两个全国“第一单”。多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相关信息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1次、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8次、其他领导批示肯定7次,数据开放平台数林指数排名地级城市全国第五,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域获评2023年度新时代政府数字化转型典型创新成果和2023(第五届)数字政府特色评选“强基赋能示范奖”,信创云项目入选2023年行业云平台优秀案例(全国共26个),一网统管物联感知平台入选全国城市物联网标杆案例,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排名地市政府全国第2、省内第1。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实施公共数据“提质”工程,有力支撑中国(温州)数安港建设和数字化改革行稳致远。一是推进数据归集整合。持续迭代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滚动推进数据编目、归集工作,全年新增归集数据66.7亿条,新增回流省级数据139项,新增接入物联感知数据78.8亿条,销毁数据62亿条,数据总量达254.6亿条,有效支撑产业大脑、惠企政策“直通车”等一批重点应用创新迭代。创新实施公共数据共享“三张清单”制度,排摸梳理全市31家单位571项数据需求,经供需研判后纳入数据共享责任清单228项、数据禁享清单33项,正推动数源部门进一步做好数据共享开放工作。二是推进数据质量提升。深化推进公共数据治理专项行动,完成民政、资规等6家单位50项高频数据治理,梳理沉淀82类数据质量校验规则,后续逐步向其他高频数据延伸。全面梳理公共数据平台现有表单,制定公共数据仓建设标准,为多部门协作建设高质量数据仓提供统一标准规范。三是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全面落实国家、省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发布市级公共数据开放清单,推动各地各单位合理共享开放数据,现公共数据平台共有共享数据集10080个、开放数据集2307个。建立完善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督促部门优化数据共享开放属性,推动整改问题数据集954个。高质量举办全市数据开放创新利用大赛,挖掘出了“生命金钥匙”、有求必应AI急救助手等一批优质项目,获全省大赛三等奖1个。

(二)实施数据产业“提速”工程,助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一是提速建设中国(温州)数安港。锚定打造世界一流数据强港、全国一流数据交易中心、中国数字经济新高地三大目标定位,制定实施《中国(温州)数安港2023年建设方案》,迭代升级“九个一”架构,实质性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高质量举办2023数安大会,优化完善数据安全合规体系和“一庭一院一室一队一中心”五位一体司法保障体系,协助筹建温州数据交易中心,进一步提升了联合计算、合规审查、交易流通、场景孵化、司法保障“五大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园区已招引企业150家,招引高价值数源5个,孵化推出数据产品84个,工作成果得到最高法、中央改革办、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交通运输部等部委高度认可,省委将中国(温州)数安港写入十五届三次全会报告。二是率全国之先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试行)》,获批纳入全省首批试点地市,制定实施《温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牵头组建市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组,按照依法合规、安全可控、统筹规划、稳慎有序的原则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建成投用全市一体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域,落实“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要求,为社会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应用提供平台支撑。市本级10月30日上线安诊无忧等3个全国首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龙湾、瓯海推出数智绿波、生命金钥匙等场景,相关工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1次。三是做大做强本地数据企业“生态圈”。指导市大数据运营公司完成股权重组,推动中国电子、联仁健康分别与温州本地企业合作成立中电(浙江)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国数联仁(浙江)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带动了一批上下游生态企业入驻温州。

(三)实施项目建设“增效”工程,提升各地各单位谋划建设信息化项目的能力水平。一是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发布实施《政务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政务云资源使用效率评价及调整规则》、《数字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3项地方标准,印发《温州市重大应用联合审查工作实施办法》,编制党政机关信息化项目建设指南(修订稿)、验收实施细则、“销并提转冻”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各单位的指导约束。二是加强信息化项目审查管理。全面推广应用PLMS,严把信息化项目预算审查、联席会议审查和技术审查关口,两次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暂缓部门申报项目145个,其余项目也均对功能模块、费用进行严格把关。创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系统构建“4+25+X”指标评价体系,圆满完成省级应用日志建设试点,实现部分评价指标直接通过日志归集组件和库表对接方式自动取数,进一步提升绩效评价的规范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加强全市数字资源统筹管理。加强信息化项目预算申报、验收等环节把关,倒逼各地各单位及时做好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全市共在IRS上录入应用1856个(其中已停用341个)、数据目录29814条、组件64个、项目信息1745条,基本实现应录尽录。加强应用代码规范性管理,全市已有147个应用完成IRS代码托管、质检工作。

(四)实施政务运行“智治”工程,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服务效能。一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深化。持续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牵头建设市本级企业综合服务“一平台”,指导温州湾新区建设特色试点应用,全力提升网上服务群众和企业能力,全市“一网通办”率达到99.5%,超出省定目标9.5个百分点。加强“浙里办”入驻应用管理,全市新上架应用25个、下架应用44个,现有在用应用218个。加强温州城市频道运营宣传,组织开展“浙里办”进社区进高校进园区进企业进公共场所“五进”宣传,“浙里办”日均活跃用户数较年初提高1万人次。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管理,全年发布各类信息25665条,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等意见征集57期,网站访问量达678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二是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成效初显。持续优化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平台,构建事件、协同、物联感知、空间治理、AI赋能、运营管理等六大能力中心,支撑各类事件实现“线上+线下”的协同作战、闭环处置,为住建、水利等29个部门的智慧工地、防溺水等35个应用以及12个县(市、区)的社会治理中心赋能,大大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瓯海区“一网统管”做法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典型发言,“一网统管”赋能亚运视频监管、防溺水等工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行政办公“一网协同”提质扩面。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网办平台建设,优化待办提醒、业务审批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机关内部事项办理效率,全市新增事项89个、优化事项502个,月均办件量1万余件。持续做好浙政钉服务保障和用户规范管理工作,制定应用接入和运行维护实施细则,指导做好低频、低可用性上钉应用整改提升工作。持续做好机关协同办公系统运维保障和功能优化工作,为各单位线上办文办会办事提供有力保障。加强视联网运行管理,保障各类远程会议1041场。

(五)实施网络安全“加固”工程,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转型。一是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编制《温州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统筹谋划、推进今后三年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推进信创云建设,已有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等24个应用实现云上部署,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行业云平台优秀案例(全国共26个)。建成投用政务云容灾中心(灾备云),提供本地备份和金华异地备份服务,已有机关协同办公系统等22个应用完成灾备工作。二是加强安全运营体系建设。主动为基层担当,将监测对象从原先的“一朵云”放大到整个政务外网(包括12个县<市、区>),全年监测并防御攻击1.3亿次,预警处置“三高一弱”等问题4.57万起,实现亚运等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事件零发生。加强第三方厂商管理,组织做好应用关联厂商和保密宣传教育工作,全市所有政务应用的厂商都已完成IRS登记入驻,开发运维人员保密协议签订率达99%。三是加强运维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安全运营中心、持续运维监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安全和运维工作的全流程管理能力。组织开展政务云上应用资产梳理和安全加固工作,规范云管应用登记287个,释放停机、失管资源1768例,整改低云效资源146台。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市大数据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深化推进中国(温州)数安港和数字温州建设,为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大数据供给力度。强化公共数据集中统一管理,推动“三张清单”制度刚性执行,进一步提升政府内部数据流通质效。推动公共数据治理专项行动拓面延链,进一步提升公共数据尤其是高频数据的质量。加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域等系统建设应用,深化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以隐私计算等新技术新手段拓宽数据共享开放渠道。继续办好市级数据开放创新利用大赛,努力挖掘培育一批优质数据产品。

(二)加快中国(温州)数安港发展。持续优化“九个一”基本框架,基本完成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建设,建好用好智算中心、数据金库等基础设施,高质量办好2024数据安全发展大会、数据产品博览会,争取更多试点、政策等资源向数安港倾斜,汇聚全市之力打造世界一流数据强港、全国一流数据交易中心、中国数字经济新高地。

(三)加强项目统筹管理。持续优化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各部门的指导约束。组织做好联席会议审查、技术审查、重大应用联合审查、项目验收、绩效评价等工作,提升各类应用实战实效。

(四)推动政务运行提效。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浙里办”智能化水平,做好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和内容保障,推动政务服务“好办易办”。联动推进“城市大脑”、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平台、基层智治大脑建设应用,进一步提高一网统管能力和基层数据共享水平。持续提升“浙政钉”、机关协同办公系统、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网办平台办事服务能力,为各级公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办文办会办事服务。

(五)守牢数据安全底线。建好用好信创云、密码管理等基础平台,加大政务信息系统等保测评推进力度,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常态化做好“三高一弱”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水平。